教育叙事

一堂“全自动”的硬笔书法课2.0版本

作者: 发布时间:2020/4/6 9:20:33 阅读次数:2524

一堂“全自动”的硬笔书法课2.0版本

                                    ———教学实例分享

分享人:庄 园      授课对象:三年级

 

“这个字的偏旁是舟字旁,旁边有“几”、“又”他们的分布像三个国家,舟比较长占的领土比较多,几国是最小的国家,但是他和又国联盟了,他们是一个整体,分部在了一片叫田字格的土地上。”

在徐州嘉治剑桥公学三年级的书法课堂上,总能听到这样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不是历史课,而是由我执教的硬笔书法课。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创新,这一学期我们又形成了一个崭新的授课模式:在每一节硬笔书法课堂上,老师只教授一个偏旁,学生自主分成小组去探究这个偏旁所能组成的例字,并根据例字的结构特点为他编一个生动形象并可以表达字体结构的故事,每个组由代表发言,其余同学作为观众并投票选出最有意义的故事。从而形成一堂由学生主导,教师引导的“全自动”硬笔书法课堂。我暂时把它称为——“全自动”的硬笔书法课2.0版本。

其实这种上课模式是经过一个过程才形成的,一开始我的硬笔书法课堂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为教师教生字,学生听。对于三年级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认真听完一节枯燥的硬笔书法课太无趣了,后来,我就在思考如何将书法课变成孩子们喜欢听、乐意上的课堂。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我开始第一次尝试:给学生示范后,由学生自己讲生字需要注意的地方。一堂课下来,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了,回答问题也积极了,整个的课堂氛围和以前不一样了,我很欣慰并尝试怎样可以把这节课完善的更好。慢慢的,三年级的书法课就演变成了:学生讲生字,学生示范生字,学生分析生字,学生总结这样一系列以学生主讲,教师辅讲的课堂模式。

这样的课堂模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可以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每个学生都有上台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自己讲字,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一系列链式学习活动,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并在习字时下意识的注意这些问题。

又一次书法课结束后,我把三年级的王艺霏同学喊住,想和她聊一聊她对书法课的看法,她说自己很喜欢现在的书法课,因为现在的书法课和以前她上过的任何一堂书法课都不一样,现在的书法课是由她和班级里的同学们一起完成的,每个人都有机会上台讲生字。我问她有哪里让你印象深刻的吗?她说当然有,一个同学说不可以把竖弯钩写成竖折钩,等自己再碰到竖弯钩的字时就会下意识的去注意,不能写成竖折钩。

看到三年级的书法课堂上课氛围越来越活跃,每个孩子都愿意去动脑筋思考生字的结构问题,并在日常书写时去注意,我的内心非常欣慰,我会再继续改进,让孩子们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培养气质高雅,字迹美观的嘉治学子。